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师资源 > 校园风光
西藏军区拉萨八一学校
信息编号:16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08-07 20:20:00 关注:

    西藏军区拉萨八一学校创办于一九六二年九月八日,前身是西藏军区、军直两所保育院,建校时校名为“西藏军区拉萨八一小学” (科级编制,学生全部寄宿),校址在现空军拉萨指挥所院内。学校一九六二年至一九七○年隶属西藏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有关处室多头管理,一九七一年二月正式归属西藏军区政治部干部处主管。一九八二年设初中,改校名为“西藏军区拉萨八一学校”;一九八五年设高中,使学校成为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一贯制学校;一九八三年定编副处级,设教导处、行政办公室、总务处三个部门,成立学校党委,下设三个党支部、一个团总支。一九九○年学校定编正处级。学校的创立,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军委对驻藏部队广大官兵、职工、家属的亲切关怀;使驻藏部队干部职工的子女渴望文化知识、要求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得到逐步实现;对于巩固边防、稳定部队、解除部队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九七三年,军区决定学校从原校址搬迁到拉萨西郊流沙河畔的乱石滩上建立新校园(即现址,拉萨市鲁定中路9号)。经过五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学校发展已具一定规模,成绩骄人。校园占地173亩,建筑面积29000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37500平方米;办学规模从建校初期的4个小学教学班,113名学生,6个幼儿教学班,111名小朋友,发展到今天的43个教学班,在校生达2100余人的一贯制学校;仅1983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全军“少年儿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全军“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成都军区先进苗圃”奖,成都军区“把孩子都培养成我们的接班人”奖,全国“少先队学雷锋先进集体”,全军“先进子女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 “全国绿色学校”,全军幼儿园子女学校“九五”规划先进单位,拉萨市“育才奖”,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成都军区国防生源基地”,教育部“校长培训基地”和“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等。

     簌簌春雨润代代桃李,耿耿丹心育九州英才。五十多年来,八一校园丁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照亮别人,燃烧自己,传承文明。学校现有教职工156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8人、中学一级教师27人、小学高级教师30人,大专以上学历 110人。有6人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教师在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4人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或先进教育工作者,5人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优秀辅导员,1人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3人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师,1人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1人被评为自治区十佳班主任,1人被评为自治区少年儿童教育先进工作者,34人被评为成都军区优秀园丁、优秀教师或先进教育工作者,2人被评为拉萨市优秀教师、5人当选拉萨市教学能手,36人荣立三等功。涌现出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八一校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育人之路,积淀出具有八一校特色的育人经验,形成了八一校的育人传统,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五十年来学校共培养了12000余名毕业生,二十五届高中毕业生3526人,升入大专院校3209人,平均升学率 91 %,更有罗桂芳、孙红花、赵莘莘、刘欣雨、王靖泽、杨锦怡等500多名毕业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名牌学府;二十八届初中毕业生3363人,升入中专、高中3321人;每届小学毕业生100%升入初中。小中高考成绩一直名列拉萨市前茅,中考、小考考取内地西藏班人数始终保持在拉萨市招生人数的30%以上。

    春风化雨,百年树人。我们认真总结办学经验,明晰发展思路,不断开拓创新,确立“以质量立校,以特色求发展”为办学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教师与学生同步成材,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的管理理念,把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和“名师”工程作为突破口,把教书匠型的师资队伍逐步转变成科研型的师资精英,努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踔厉奋发,继往开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的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边疆部队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遵循“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全面发展,全员育人”的办学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相信,在总政治部、两级军区、地方政府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八一校的优良传统一定会更加发扬光大,再创新的辉煌。
     

糌酷网的所有信息均为教师个人自愿发布,以便更多的师生共享!如有资源信息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举报、删除信息请在线留言或 发送短信至:13659566325 (不接电话)与管理员联系!
网站备案蜀ICP备16003958号 藏公网安备 54023702000002号
©2016 www.xzjxzy.com糌酷网(西藏教学资源网)
网站地图